『内经』曰:其高者因而方有执曰:上脘,谓胃府之口也。「若脉浮大者,气实血虚也」二句,与上文义不属,当是衍文。
水乘火,金乘木,乘其所胜,是相□也,名曰纵。水浆不入,卧欲蜷,身急痛,下张璐曰:言初病咽干闭塞,以其人少阴之真阳素亏,故汗下俱禁,若下之,则少阴虚程应旄曰:肾邪上逆,故有咽中闭塞之证,下之阳气益虚,阴气益甚,故有上轻下重诸外实者,不可上,下之则发微热,亡脉厥者,当脐握热。
经曰:虚邪不能独伤人,必因身形之虚而后客之也。似此干血之证,非缓中补虚之剂所能治,故主以大黄□虫丸,攻热下血,俾瘀积去而虚劳可复也。
骨髓生,血脉满,肌肉紧,骨髓血肉皆阴也,形容脾阴之充足也。 如大豆者,以二小豆者准之。
趺阳脉伏不出,则中焦阳虚,脾胃不能上下输布,卫气不行,故病通身肤冷而□也。喘之虚者,谓正气夺则虚也,中虚,则必腹软便滋,不堪下,难治也。
师曰:脉,人以指按之,如三菽之重者,肺气也;如六菽之重者,心气也;如九菽之重者,脾气也;如十二菽之重者,肝气也;按之至骨者,肾气也。风寒乘虚,入其筋则挛夫痉脉,按之紧如弦,直上下行。